0%

跟唐宋的诗人学色彩搭配

最近读些宋唐的诗,虽都是从小读熟了背透了的,仍然觉得回味悠长,每每把玩不舍。我不懂得艺术,没啥品味,也非文学专业,不能从专业角度去欣赏。只是心有所感,整理出来。

唐宋诗很成熟,不再如之前大都凭情感取胜,在唐宋诗中,情感更凭环境衬托。语句细腻优美,也不再如六朝的华丽,唐宋诗往往几语达意。色彩在其中的应用使诗歌如画一样。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红叶,悠悠仙境,又生机勃勃。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印象学派善于用光,在19世纪出现。但是白居易早就是用光影的高手了啊!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皑皑白雪,这是一幅清新明丽的图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不经用到碧叶红花这样的绝配,更重视光影关系,荷花映日,层次感更加鲜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诗书画俱绝,他的作品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高峰。这首诗用“黑云翻墨”表达出山雨欲来,而“白雨”与黑云相对,更写出雨珠的颜色,后搭之以“跳珠”、“乱入”,让人如置身雨中,眼看落雨,耳听雨声。

经典深浅搭配——黑白、红白,淡色系白、青、黄等在唐送诗中屡屡见到,甚至诗人们经常用到光影关系。

我会继续以这个角度读诗词。希望有更多的乐趣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