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秋美女之息夫人——女人首先是人

息夫人,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今河南息县)国君,又称息妫(gui)。息夫人容颜绝代,据说她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因此又被称为“桃花夫人”(另一说是因其出生时桃花盛开)。春秋时期,楚、息、蔡三国曾因她多次掀起动荡。

息妫先嫁给了息候,她有个姐姐嫁给了蔡候,被称为蔡妫。陈、息、蔡都是中原小国,若不是出了息妫,只怕更没知名度了。

匪夷所思的借兵

有一次,息妫回娘家路过蔡国,因为是亲戚就去看望姐姐。蔡候看到息妫貌美,不顾礼仪调戏了她。息侯听说此事后大怒,派人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

感觉息候也好窝囊,自己老婆被调戏了,要么自己去攻打敌国,实力不行,搞搞暗杀也行,或者站出来跟蔡候单挑,美人计,卧底,条条计策呢!这种假装找人打自己再求救于仇敌的方案也真是绝了。

楚文王当然乐意,楚本是游离于中原王朝的国家,文王父亲楚武王曾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我现在有强大的军队了,想要到中原一展雄风)。文王正愁找不到逐鹿中原的借口呢。于是出兵,楚军在莘地击败蔡军,俘虏蔡侯。

请神容易送神难

蔡侯被俘后心怀怨恨,就在楚文王面前称赞息夫人的容貌极美。楚文王施施然来到息国,大恩人来了,息侯小心翼翼地款待,文王见息夫人果然是人间绝色。于是灭息,收获美女一枚。

美女的复仇

息夫人进入楚宫三年,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堵敖和楚成王。但是却从未主动说过话,楚王问她是什么缘故,息夫人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话可说的?(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息夫人心里是有怨恨的,或许是因为跟息候曾经的恩爱,或许是怨恨文王的倚强凌弱,但是这两个原因,楚王是解决不了的,于是文王转移了目标:这一切都是蔡候引起的,于是大军一挥到了蔡国,俘虏蔡侯至死。

这么跟原来的丈夫息候一比,高下立见,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土豪跟屌丝的区别,因为我文王实力雄厚,息候弱小无比。我不想讨论在自行车上哭还是宝马车里笑的问题,这里更多的难道不是文王和息候个人能力和志向、为人处世和思维的高下吗?不自量力、引狼入室,息候只有气愤却没有头脑!

楚文王真是情商很高的男人,攻打蔡国或许本就是他计划之中的事情,这样又讨得了美人欢心,大概从这时起,息妫心里有了些变化吧?

息夫人其实该叫楚文夫人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去世,息夫人长子堵敖继位。堵敖想杀死自己的弟弟成王。成王逃到随国,然后联合随国将堵敖杀死,自立为君。当时成王年幼,军国大权落入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手中。

子元因贪恋嫂嫂息夫人的美色,便在她的宫室旁边造一座房舍,在里边摇铃铛边跳万舞,想要诱惑息夫人,息听到后,哭着说:“先君(文王)让人跳这个舞蹈,是用来演习战备的。现在令尹不用于仇敌而舞于一个寡妇的旁边,这不是很奇怪吗?”(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

侍者告诉了子元。子元倒说了句人话:“女人不忘记袭击仇敌,我反倒忘了。”

息夫人的儿子做了楚王,她自己也完全以未亡人的身份自居,看来,时间终究是磨灭、改变了一些事。所以我们该叫她楚文夫人了。她嫁息不过两年,在楚已经几十年了。

如果看到子元认错,就以为他从此谨守礼节,就错了!

过了几年,子元变本加厉,公然住进了王宫,企图挑逗文夫人。成王与楚国贵族若敖氏联合铲掉了子元。文夫人此时早该是半老徐娘,仍有如此魅力,真是让人渴望见上一面啊!

男人塑造的息夫人

以下就是故事了,是那些闲着没事儿,或者别有用心的男人给息夫人规划的人生,选一个流传最广的版本。

说是息国亡后,息侯被俘成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息夫人在楚宫中备受宠爱,三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这一日秋风送爽,桂子飘香,文王兴高采烈地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息夫人趁此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自己的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息夫人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保全大王性命,继则为想见大王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心碎肠断,安慰息夫人:“苍天见怜,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还不是等待团圆的机会么!”

息夫人认为与其痛苦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于是奋力朝城墙撞去,息侯阻拦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殒,内心大恸,顿时万念俱灰,为报答息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为什么《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和刘兰芝也是刘兰芝先死,焦仲卿追随,是因为女人勇于牺牲?还是男人比较软弱抑或狡猾,不敢先做出牺牲?)

楚文王打猎回来,听说此事,黯然神伤,有感于二人的纯情,竟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夫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

这是《列女传》和《东周列国志》的剧本,只是忽视了文王死于息妫之前这个事实。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这是两首关于息夫人的诗,作者分别是王维和杜牧,这是对息的评价中两种比较普遍的评价。我倒觉得对息夫人同情、怜悯也好,讽刺、责备也好,都改变不了她这一生的经历。

她的故事,她的心情,她的选择和改变,只是一个女人的真实形象罢了!

真实的女人和男人想要的女人是有差距的,女人在是女人之前,首先是一个人。她的爱恨情仇,岂能用几个标签圈定?